表达者的顺境

试图输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建构性想法。这次想说的是关于输出和表达的。

这是我在 2020 年内试图写点东西的第 9 次尝试──当然,9 只是概数,以显得有种美剧开头的絮叨地叙述感──不过内心中反复的努力次数还是存在的。我并不是一个弱于表达的人,事实上从上面这几句话可以些许的看出,我似乎还是一个容易话痨和满嘴跑火车的人(事实也正是如此)。屡次努力却又无法诉诸行动,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进入了一个自我抑制的困境中。而这困境,如果(胆敢)抽象出我自己、假定这是许多人与遇到的情况的话,那么可以(惶恐地)称其为「表达者的困境」。

具体来说是什么呢?在我这里是三点、努力且又很难达到的目标:

  1. 与众不同
  2. 毫无纰漏
  3. 高屋建瓴

这三个点或许已经能组成不可能三角形了。具体来说:

1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个人视角沉淀下的观察和体悟,那么与众不同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容易达到。每个人的视角不同,所获的的经验也不同。然而输出,或者说写作,是一个抽象经验的过程,并非只是将经验的简单复述(况且经验也是无法复述的)。我们受制于表达,需要利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经验,但语言的可选素材很有限,而且我们所习惯的表达「套路」也有限。于是乎在最终呈现出来时,很难让人不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。这里虽然有把问题泛化的嫌疑,不过我自己遇到提笔无力、张嘴心累时,大多数时都是在和自己说,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」──你看,即使在说明这个问题时,也是无法避免的使用了 cliche;而此时,我又使用了一个固定表达。虽然我有相当大(相当大!)的把握,在我说使用这些表达时,与其他人绝对会有不同的感受,但是在用语言文字编码再解码时,就丢失了许多属于个人经验的「噪音」。

2 如果追求的不是个人的「噪音」,那于与我而言,表达和输出就没太大的意义。但是自我表达有个问题:因为基于自我视角,所以永远无法达到对于叙述对象的完整了解。这里需要说明一下,「主观」和「与众不同」不是一回事,一个论述可以很主观,不过基于上面说过的原因,做到「与众不同」就有困难。继续说。既然无法完整了解对象,那么不可避免会有纰漏,势必会露怯。这点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「表达者的困境」出处的原本意思,「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,被围攻是表达者的困境」。这个很好理解,也很常见,就不过多论述了。

3 如果做到了自我表达,同时又对表述的东西有了相当的理解(至少不会被人反驳),其实还无法达到我满意的程度。因为对于自己的表达有企图心,我想要让自己的表达内容有建设性。复述是最简单的,批判其次,最难的是建构。而如果努力追求「与众不同」、「毫无纰漏」的话,那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一个猎奇向的介绍类内容,表达者实际在做的,可能只是一个转述者(当然表达的渠道也是能有自己的价值的,但是这一点更多是结构层面的,和内容本身没关系)。另外一种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批判表达,表达内容都对,不过都是在批判已有的东西,而不是在建构一套新的自己的体系。批判当然也有价值,但是创造东西的感觉却是弱了很多。毕竟谁也不想只当个工具人。我享受创造东西的过程和结果,我认为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提现表达价值、个人价值的过程。如果只有审美和批判,没有构建和作品,作为一个表达者是可惜的。

说了一堆,发现说的和标题都是反着的。既然我自己的表达无法满足自己的标准,那么我现在在努力打字又是为什么呢,自找没趣么(哈)。显然不是。人都是趋利避害的,我也是人,所以我也是趋利避害的。支撑我在这里表达的原因,也是我想要表达的点,是我找到了的、我那些即使觉得不太行也没法压抑的表达欲的、肿胀的缘由:表达能拓展表达者的生命。下面是我的建构性的想法。

我先插叙一段我之前思考过的问题。为什么我们人类,会把一个人活着与他的肉体存在绑定的那么紧,或者说活着的定义是特别实体化的。我们觉得一个人死了,其死亡的节点是肉体的消失;但另一方面,这个人在我们的记忆中却是很鲜活的存在着。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种作为一种「活着」呢?想象一下,如果一个人,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存在,在书籍影像中存在,甚至在社会、文化中存在,那么某种意义上,这个人是不死不朽的了。如果脑洞大一些,这些散落在这处的存在信息,成为了类似迷因一样的事物,最后变化、拓展、交织在一起,这整个形象,不也就像这个人在动态地活着么?如果这个形象最后形成了自我意识,那就无限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着了。

说上面这些,其实是想引出一段体验。我在某次阅读文章时,在某一个瞬间,我清晰的意识到,作者在表达时意识,于我的脑中重现了一遍,尽管只有那么几秒钟。基于我还听过以及熟悉这个作者的语音语气语调(听播客),所以这段「同频」的过程甚至还带有作者本人的声音,真实程度比当面聊天更甚(当面聊天无法体会思考过程)。如果顺着上面的说法,换句话说,这个表达者在我的脑中活了,尽管只有那么几秒钟。

这一体验给我了极大的安慰,因为我非常畏惧死亡,「活着」于我是天大的两件事之一(另一个就是死亡),所以这个体验给了我一个机会,一个可以活着的机会。如果我能够表达出这般的内容,我可以有机会,换一种方式,在那些接受者的脑子活着,拓展我的存在。这也是为什么表达欲无法被压抑的原因:就像人在生死关头有时会性欲旺盛,因为需要繁衍,去用后代来拓展自己的生命;表达欲于我可能就是这个性欲。

说回标题。为什么是顺境也就很明朗了。表达给了表达者一个机会,可以拓展自己的存在,让自己能活在接受者的大脑中。而表达本身,如果对比物理方式拓展的话,可能是一个成本相当低的方式了,而且异常的公平。在这个民主化表达的社会阶段,如果努力的表达的话,都有机会活得更长。如果这不是顺境,那么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了。还有什么犹豫呢,说起来吧么,动起来吧,表达吧,拓展自己的生命。